以下文章来源于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 ,作者编辑部
随着汽车高级别自动驾驶引入5G和V2X技术,加上高精度定位的上车,车载天线不再是普通的导航定位收音。除蜂窝通信外,V2X、WIFI6等对MIMO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天线的数量达数十个之多。应用合理化变得困难,诸如安装和管理的复杂度、安装面积上的匹配等问题较为凸显,对应天线性能的保障及使用的合理化问题的解决,这也是智能化和网联化汽车能否走上量产上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性决定性因素。
在L2级以下的自动驾驶中,汽车天线多以多系统单频GPS天线加AMFM天线为主的应用形式存在,其在功能配置以及设计方案上均不再适应当前的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汽车天线的功能需求。
深圳市华信天线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信天线”),是中国卫星导航产业首家上市公司北斗星通集团旗下企业(股票代码:002151),拥有员工400多名,全球200多家合作伙伴,营销网络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
自2008年成立以来,华信天线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产业进步“的经营理念,深耕卫星导航产业,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持续加大研发技术投入,目前已在卫星定位与通信天线领域进行全方位的业务战略布局,为测量测绘、无人机、精准农业、数字化施工、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及自动驾驶等全球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及解决方案。目前,华信天线已成为中国卫星定位天线领域的领军企业。
针对当前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汽车应用,为满足众多天线能够简易应用于汽车之上的需要,华信天线研发了一系列高度集成且性能优异的智能网联车载天线,获评为“新战略·金石奖——2021低速无人驾驶(LSAD)年度优质供应链奖”。
01
产品介绍
华信天线面向低速无人驾驶汽车行业需求,推出一系列高精度、高性能、高可靠车载天线产品,圆柱形智联车载天线为其中一款,是多网集成天线。
天线集成单元包含:
§ GNSS(1个),B1B2/L1L2L5/G1G2,支持L-BAND,静态毫米级定位;
§ 5G(4个)
§ C-V2X(2个);
§ 可选配:UWB、AM/FM、WIFI双频天线等
天线结构特性:
§ 固定方式:螺母锁固;
§ 接头形式:FAKRA通用,可定制;
§ 外形尺寸:φ136mm*H58mm;
这款产品可解决以下行业问题:
1)有效解决众多天线的安装面积,提升天线前装的适配性;
2)有效解决分散式天线安装工序繁杂性;
3)有效解决分散式天线管理复杂度;
4)有效解决分散天线结构成本的问题(独立天线外壳、底座独立开模及管控成本);
5)有效解决分散天线安装载体配合复杂度问题(独立天线数量越多,载体适配结构越多);
6)系统集成可有效降低线缆信号衰减(无法弥补的传输过程);
7)可预留未来兼容性:在G2时代下更需要为未来预留天线冗余空间,以便适应G3时代产品的功能需求,选配灵活;
02
技术亮点或差异化
相对于低级别汽车天线而言,本产品采用技术均为全新技术,对比现有行业下的同类产品,具有以下五大创新性技术亮点:
1)高精度
传统汽车的卫星定位仅为功能的有无的体验,高精度上车的核心在于应用层面考虑到了全天候全场景的定位问题,在天线本体层面完全新增了如多系统多频、高增益、高稳定相位中心、抗多路径效应能力、抗带外干扰能力,因其涉及到无人自驾下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问题的重要考量。
2)融合隔离
隔离是传统汽车天线基本不考虑的一个指标,其本身涉及到天线的功能以及不同通信系统功能的正常与否,为此在天线组合一体高度集成的情况下,确保此指标的关键技术是必然的,针对此如极化隔离、方向图隔离、空间隔离、隔离器等的技术融合是必然的也是最为核心的实现技术。
3)结构冗余
核心理念在于构建配置可变动的产品,以满足于当前汽车智能网联化发展中的天线构成单元的可变性,以满足于当前及未来的客户需求,不影响客户的产品形态的定义。
4)方案融合
核心定位在于融合多行业下的产品设计理念、成熟技术和应用差异,构造当前智能网联化下的汽车天线,实现个体单元的方案多样,达到最后的一体布局的满足。
5)多层阵
全新的技术发明,主要是指在有限的布局空间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空间的充分利用,结合射频特性进行不同元和同元的布阵,以最终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发展。
03
产品技术参数
04
应用情况
据了解,目前低速无人驾驶行业应用及测试过该产品的客户包括:酷哇机器人、新石器、毫末智行、挚途科技、青岛通产智能等。
当前,低速无人驾驶领域大部分客户采用的汽车电子系统的构成较为独立,如5G通信系统、GNSS通信系统、WIFI等均独立模块化引入和独立安装,其自身的核心技术在于车身及视觉雷达感知决策算法版块。随着产品的更新迭代,高速车L4级自动驾驶硬件构成应用在低速车上,很多新车型已经逐渐将后端各功能模块进行了集成,以便打造真正的智能天线,更匹配于车身电子系统的集成简化。
华信天线推出的集成式天线可有效解决和满足无人车智能天线的需求,在应用上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公司表示,目前其产品在低速无人驾驶行业客户使用占比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