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发挥作用的“主战场”,它所提供的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越来越成为万物互联不可或缺的要素,并成为世界生生不息的见证。
近日,《中国国防报》记者采访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院士等一批北斗专家,带你一探正在蓬勃成长的北斗系统,怎样点亮人们的生活,以及探寻其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给国防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根据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迈出了“第一步”建成北斗一号系统;“第二步”则建成了由14颗组网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的北斗二号系统;“第三步”是到2020年前后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全球系统,也就是北斗三号。
杨元喜介绍,北斗三号与北斗二号的区别不仅在于卫星组网从区域走向了全球,它在载荷、星间链路、激光通信等方面都有创新,并且还增加了卫星搜救功能及全球位置报告功能。另外,北斗三号采用星载氢原子钟,其精度将比北斗二号的星载铷原子钟提高一个数量级。
北斗三号的应用,将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
《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以深地、深海、深空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构建向地球深部进军、向深海空间拓展和深空对地观测的国土资源战略科技新格局。
在向地球深部进军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建设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是我们国家定位导航实验室核心基础设施,必将起到关键作用。
在核心技术方面,北斗三号也将有所突破。众所周知,卫星导航系统是“脆弱”的,一旦到了水下、室内、井下或者被其他物质遮挡,信号就有中断的危险。对于国防、电力、金融等核心领域基础设施,信号中断将会带来大危机。这要怎么办呢?构建一个坚韧可靠的全空间PNT(定位、导航、授时的简称)服务体系是“北斗人”的下一个目标。PNT由多种信息源构成,包括天文导航信息、天基增强系统信息、地基增强系统信息、海基导航信息、量子惯导等,全空间PNT服务体系将从深空、深地到深海建立起全方位PNT信号源,这些信号源与高空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简称)卫星产生结合,综合处理空中、地面、海面、海底的信息,让信号不再“脆弱”中断。
助力全球最大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