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研发北斗系统以前,曾经寻求加入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不过最终被坑了20亿人民币的学费,而且什么都没有学到。逼于无奈之下,中国不得不开始研发自己的导航系统。并且在2017年成功发射了了北斗系统的第一批组网卫星,最终计划在2020年成功覆盖全球,和GPS一较高下。和GPS一样,北斗系统通过完全确认卫星的精确位置,然后测量接收机到卫星之间的距离,然后利用三维坐标的距离公式,通过多星之间的三元方程式组,得出观测点的绝对坐标值。另外,考虑到时钟差异,实际上该方程组为四元方程组,所以需要第四枚卫星作为定位参照,从而得到最终结果。
虽然说这样,但是考虑到卫星轨道,时钟,以及大气对无线电信号的影响,卫星定位会有一定程度的误差,所以被引入了差分矫正——通过发布卫星对拥有精确坐标点基站的误差偏差值对其进行修正,这一数据可以让北斗获得米级的定位精确度。不过由于北斗卫星的数量并未满足全球定位的需求,所以这意味北斗只能对东亚区域进行精确的定位。全球大范围的效果,就只能够依靠模拟了。而作为对该系统的补充,对应的开放式访问接口已经被公开,按照该标准,国内开发出了北斗所使用的专用导航芯片和基带系统,使得北斗所使用的接收器可以达到100%的国产化,达到100%的独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