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RTK电台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因素分析
实时动态(RTK电台)差分定位原理是在基准站上设置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根据基准站的已知三维坐标求出各观测值的校正值(坐标改正数、距离改正数或载波相位),并通过无线电通讯传输设备将校正值实时发送给各流动站,流动站将接收的GPS卫星信号与基准站传来的校正值进行差分计算,从而实时高精度地解算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其工作原理它的系统由GPS接收设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手簿,蓄电池,基站和流动站天线及连线配套设备组成。
RTK电台
目前,双频GPS接收机使用RTK电台技术,在10km范围内,实时定位精度可达到厘米级,已广泛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及各种工程测量等碎部点的数据采集及工程放样中。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是GPS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它即克服了常规测量要求点间通视,费工费时而且点位精度不均匀,同时又避免了GPS静态及快速静态定位需要进行后处理。如果采取适当的测量措施,使其满足一、二级控制测量精度要求,将大大减轻测量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定位精度及可靠性因素分析
RTK电台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初始整周模糊度(初始化)
在RTK电台测量的作业模式中,OTF法(即on the fly,属运动中解算整周模糊度,即在流动站运动状态通过观测至少5个历元,按一定算法求出整周模糊度之差)已有多种算法,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
在OTF解算未知的模糊值时,至少需要有5颗共同卫星,卫星数越多,解算模糊值时的速度越快,越可靠。研究表明,卫星数增加太多对提高RTK电台点位精度不显著,但可提高观测成果的可靠性。
基准站与流动站间的数据传输
由于RTK电台技术是在两台GPS接收机间加一套无线电通讯系统来完成,在流动站完成初始化后,将基准站传送来的载波观测信号和流动站接收到的载波观测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实时求解出两点间的基线值,进而由基准站的坐标求得流动站的WGS-84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即可实时求得流动站的坐标并给出其点位精度。因此,基准站和流动站的观测质量好坏以及无线电信号传播质量好坏对定位精度影响很大,主要包括卫星星数、大气状况等。
的测量误差
对流层和电离层都会对GPS信号传播造成影响,基线越长,影响越大。当基线较短时,其影响能够模拟,残差可通过观测值的差分处理得到削弱或消除。环境对RTK电台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障碍物、覆盖物、多路径效应误差、电波干扰等。观测方案和观测者的操作对RTK电台结果的质量和可靠性影响也很大,如:基准站位置的选择、校正点的选取、对中误差、天线姿态、观测次数等。
精度可靠性试验方法
用静态测量结果进行试验
作为RTK电台测量起算数据的高级控制网,一般用GPS静态获得,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为检核坐标转换参数、已已知点纳入到测量链中的方式进行检查,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可在任何情况下时使用。即在布测控制网时用静态GPS或全站仪多测出一些控制点,批量作业前用RTK电台测出这些控制点的坐标进行比较检核,发现问题即采取措施改正。
双基站或多基站试验检测
在测区内同时建立两个以上基准站,每个基准站采用不同的频率发送改正数据,流动站用变频开关选择性地分别接收每个基准站的改正数据,从而得到两个以上解算结果,比较这些结果就可检验其质量状况。这种方法的变通是在不同时段两次架站,但缺点是工作效率较低,所以使用不多。
为保证RTK电台测量精度的可靠,在同一地区,可以建立多个固定的基准站点,并统一求解转换参数和基准站点的WGS-84坐标。在RTK电台测量过程中,对同一待测点,用不同基准站点分别测量坐标,在限差范围内求均值。有条件的单位或地区,即具有多套相同型号GPS-RTK电台仪器的单位或地区,可分别同时在多个基准站点架基准站,同一台流动站只需改变每个基准站发射电台的频道,就可分别测出对应不同基准站的同一点的坐标,不但起检验的作用,而且能提高RTK电台精度。
不同时段测量试验
对于缺少其他检验条件的待测点,还可以用同一基准站在不同时段(如隔几天)测量,若结果不同,则必有一个是错误的,需再次测量;若结果在限差范围内,则说明测量值正确,可取中数。
测前测后的控制点检验
为保证RTK电台测量的可靠性,建议在每个基准站点附近设立几个检验控制点,每次RTK电台作业前,在架好基准站